【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伐昔洛韦。
化学名称:L-缬氨酸-2-[(6-氧代-2-氨基-1,6-二氢-9H-嘌呤-9-基)甲氧基]乙酯盐酸盐。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3H20N6O4·HCl
分子量:360.80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适应症】
用于治疗水痘带状疱疹及I型、I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包括初发和复发的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
【规格】
0.3g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片(0.3g),一日2次,饭前空腹服用。带状疱疹连续服药10日。单纯性疱疹连续服药7日。
【不良反应】
根据MedDRA人体器官分级和发生频率将不良反应分类如下。频率分类标准为:
很常见:≥1/10,
常见:≥1/100和<1/10,
不常见:≥1/1 000和<1/100,
罕见:≥1/10 000和<1/1 000,
极罕见:<1/10 000。
将临床试验数据中的不良反应按照上述频率标准分类,试验数据证明不良反应与本品有关(即,接受本品和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统计学中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所有的不良事件的频率则是根据自发上报的上市后数据来分配的。
临床试验数据
神经系统
常见:头痛。
胃肠道
常见:恶心。
上市后数据
血液和淋巴系统
非常罕见: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主要见于免疫缺失的患者。
免疫系统
非常罕见:过敏反应。
精神和神经系统
罕见:眩晕,意识模糊,幻觉,意识丧失。
非常罕见:兴奋,震颤,共济失调,构音困难,精神病症状,抽搐,脑病,昏迷。
以上不良反应一般是可逆的,通常见于伴有肾功能损害或其他诱病因素的患者。在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CMV)而接受高剂量盐酸伐昔洛韦治疗的器官移植患者中,神经学反应的发生率要高于低剂量组患者。
呼吸系统
不常见:呼吸困难。
胃肠道
罕见:腹部不适,呕吐,腹泻。
肝脏
非常罕见:肝功检测可逆性升高。
偶有肝炎描述。
皮肤及结缔组织
不常见:皮疹包括光敏反应。
罕见:瘙痒。
非常罕见: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肾脏及泌尿系统
罕见:肾功能损伤。
非常罕见:急性肾衰竭,肾痛。
肾痛可能与肾衰竭有关。
其他:在延长期临床试验中,严重免疫抑制病人尤其是晚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服用大剂量(每日8g)伐昔洛韦,有肾功能不全、毛细血管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报道(有时两者同时存在)。上述情况也见于有相同基础疾病或合并症,但未用伐昔洛韦治疗的病人。
【禁忌】
本品禁用于对伐昔洛韦、阿昔洛韦或本品制剂中任何成分过敏的病人。
【注意事项】
体液状态
应特别注意确保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摄入足量的水分,以防止患者发生脱水现象。
肾损害患者和老年患者:
阿昔洛韦经肾代谢排出体外,因此肾损害患者必须降低伐昔洛韦的剂量。老年患者肾功能可能下降,因此须考虑对老年患者人群降低剂量。老年患者和肾损害患者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应密切监测这些影响的迹象。在报告的病例中,这些反应通常在停药后是可逆的(见【不良反应】)。
对驾驶和机械操作能力的影响
无特殊的注意事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用药
妊娠病人使用本品的资料有限。妊娠期妇女,只有在接受治疗的预期疗效明显超过风险时,方能使用。
怀孕记录报告了孕妇使用伐昔洛韦或任何阿昔洛韦制剂(伐昔洛韦的活性代谢物)的结果;登记的怀孕妇女中分别有111例和1246例报告(其中怀孕前3个月分别有29例和756例)。阿昔洛韦怀孕记录项目的结果显示,阿昔洛韦暴露的患者与总体人群相比出生缺陷率并没有增加,任何出生缺陷均没有表现出独特性或一致性,不能说明有共同的病因。鉴于参加伐昔洛韦妊娠登记的女性患者数较少,关于妊娠期使用伐昔洛韦的安全性尚不能得出可靠且明确的结论(见【药代动力学】)。
哺乳期妇女用药
伐昔洛韦在乳汁中分泌的主要代谢产物为阿昔洛韦。口服500mg剂量伐昔洛韦后,母乳中阿昔洛韦的峰浓度(Cmax)为相应母体阿昔洛韦血清浓度的0.5-2.3(中值为1.4)倍。阿昔洛韦的母乳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与母体血清AUC比值范围从1.4到2.6(中值为2.2)。母乳中阿昔洛韦的中值浓度为2.24μg/mL(9.95mmol/L)。如果母体伐昔洛韦剂量为500mg每日2次,那么这一水平将使哺乳婴儿暴露于每日口服阿昔洛韦大约0.61mg/kg/日的剂量。阿昔洛韦从乳汁中的消除半衰期与血清的情况相似。
在母体血清、乳汁、或婴儿尿液中未检出伐昔洛韦原形。建议哺乳女性慎用伐昔洛韦。
【儿童用药】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
【老年用药】
不需调整剂量,除非肾功能明显损害者。应维持足够的水分。
【药物相互作用】
未发现明显的药物相互作用。
西咪替丁和丙磺舒能通过降低肾脏的清除率使阿昔洛韦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增加,但由于阿昔洛韦治疗指数较大,故无需调整剂量。影响肾脏生理的其他药物也可能会影响阿昔洛韦的血浆水平。
【药物过量】
本品用药过量的资料有限。然而,有患者单剂使用阿昔洛韦剂量达20g,经胃肠道部分吸收后,并未出现常见的毒性反应。
意外的经口服重复过量使用阿昔洛韦几天后,观察到与其相关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和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及意识模糊)。
经静脉过量使用阿昔洛韦后会引起血浆肌氨酸酐升高,从而导致肾衰竭。亦有与静脉过量使用阿昔洛韦有关的神经系统反应,包括意识模糊、幻觉、兴奋、抽搐和昏迷。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中毒症状。血液透析可以显著提高阿昔洛韦从血液中的清除率,因此,可作为过量后的处理选择。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药物治疗学分组:
伐昔洛韦为抗病毒制剂,是阿昔洛韦的L-缬氨酸酯。阿昔洛韦为嘌呤(鸟嘌呤)核苷类似物。
伐昔洛韦在人体内通过伐昔洛韦水解酶的作用几乎全部快速转化为阿昔洛韦和缬氨酸。
阿昔洛韦是疱疹病毒的特异性抑制剂,在体外具有抑制单纯疱疹病毒(HSV)1型和2型、水痘带状病毒(VZ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和人疱疹病毒6(HHV-6)的作用。阿昔洛韦经被磷酸化转化为有活性的三磷酸盐形式后,即可发挥抑制病毒DNA合成的作用。
磷酸化的第一步需要病毒特异性酶的活性。对于HSV、VZV和EBV,该酶为病毒胸腺嘧啶激酶(TK),它仅存在于病毒感染的细胞内。这种选择性在磷酸化的CMV中持续存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UL97磷酸转移酶的基因产物所介导的。阿昔洛韦活化需要病毒特异性的酶,这一条件解释了其作用的选择性。
磷酸化过程是通过细胞激酶的作用而完成(从单磷酸酯转化为三磷酸盐)。阿昔洛韦三磷酸盐竞争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与这种核苷类似物的结合导致专需链的终止,中断病毒DNA合成,从而阻断病毒复制。
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试验中,本品可减轻与带状疱疹相关的疼痛,包括急性疼痛和疱疹后神经痛,同时也可以缩短形成新病损的时间。
对接受阿昔洛韦治疗或预防的患者的广泛临床监测表明,在免疫功能健全的患者中罕见对阿昔洛韦的敏感性降低,偶见于严重免疫缺陷的病人,如实体器官或骨髓移植患者、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病人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
耐药性一般是胸腺嘧啶激酶缺陷表型引起的,这种缺陷表型使病毒在自然宿主体内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少数情况下,对阿昔洛韦的敏感性降低可能是由病毒胸腺嘧啶激酶或DNA聚合酶的突变引起。这些变异株的毒力与野生型病毒株相似。
毒性研究
致突变作用:体内和体外致突变试验结果表明,伐昔洛韦对人类不具有遗传危险性。
致癌作用:大小鼠的生物测定表明,伐昔洛韦无致癌作用。
致畸性:伐昔洛韦对大鼠和家兔没有致畸作用,几乎全部代谢为阿昔洛韦。
在国际认可的实验中,大鼠和家兔皮下注射阿昔洛韦没有出现致畸作用。在另外的大鼠研究中,皮下给药血浆浓度达到100μg/ml时发现有胎鼠异常,并引起母鼠中毒。
生殖力:伐昔洛韦口服给药不影响雄性和雌性大鼠的生殖力。阿昔洛韦胃肠外高剂量时,大鼠和狗观察到睾丸萎缩和无精子产生。
【药代动力学】
一般特征:
伐昔洛韦口服吸收完全、快速,几乎全部转化为阿昔洛韦和缬氨酸。这一转化过程可能通过人体肝脏中伐昔洛韦水解酶来完成。
1000mg伐昔洛韦中阿昔洛韦的生物利用度为54%,并不受食物影响。500mg伐昔洛韦,每日2次给药时阿昔洛韦的生物利用度比阿昔洛韦200mg,每日5次给药时阿昔洛韦的生物利用度高2.6倍。
伐昔洛韦1000mg,每日3次口服给药后,阿昔洛韦每日的AUC(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比与阿昔洛韦800mg,每日5次口服给药后的AUC值高2倍。
伐昔洛韦500mg每日2次用药后,阿昔洛韦的Cmax和每日AUC分别比阿昔洛韦200mg每日用药5次的预测值高4倍和1.8倍以上。
单剂服用伐昔洛韦250-1000mg后,阿昔洛韦的平均峰浓度为10-25μM(2.2-5.7μg/ml),平均达峰时间为用药后的1.5小时。
伐昔洛韦的血浆峰浓度仅为阿昔洛韦的4%,平均达峰时间为用药后的30-60分钟,用药3小时后血药浓度降低到可检测水平以下。单剂和多剂用药后,伐昔洛韦和阿昔洛韦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相似。阿昔洛韦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很低(15%)。
伐昔洛韦单剂和多剂用药后,阿昔洛韦的血浆清除半衰期约为3小时。尿液中伐昔洛韦原形的量不到摄入量的1%。伐昔洛韦在尿液中主要以阿昔洛韦和已知的阿昔洛韦代谢产物9-羧甲氧甲酯鸟嘌呤(CMMG)被清除。
病人中的药代动力学
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对口服本品后的伐昔洛韦和阿昔洛韦药代动力学特征没有明显影响。
HIV感染的病人单剂或多剂口服伐昔洛韦1000mg或2000mg后,阿昔洛韦的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特征与健康人相比无明显变化。
【贮藏】
密封,在干燥处(10~30℃)保存。
【包装】
复合铝膜-铝箔泡包装。每板6片,每盒1板;每板8片,每盒1板;每板7片,每盒2板;每板10片,每盒2板。
【有效期】
24个月。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66858
【上市许可持有人】
名称: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机场北路6号
邮政编码:519041
电话号码:0756-7630088 0756-7630122
传真号码:0756-7630678
不良反应反馈:电话:13702329078 邮箱:ywjj@rdpharma.cn
网 址:http://www.rdpharma.cn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机场北路6号
邮政编码:519041
电话号码:0756-7630088 0756-7630122
传真号码:0756-7630678
不良反应反馈:电话:13702329078 邮箱:ywjj@rdpharma.cn
网 址:http://www.rdpharma.cn
030099-07